【2025年】市場環境不好,品牌下一步怎麼做?
嗨,我是Alan
最近市場冷颼颼的,大家是不是都感覺生意越來越難做?
品牌主壓力山大,我們做品牌顧問的,也同樣感受到這股寒意
說實在,這種狀況剛開始確實讓人蠻焦慮的
忍不住會想:「在這樣的市場環境,到底該怎麼突圍」
不過,經過這陣子的持續觀察與實務操作
我發現即使市場狀況再怎麼差
還是有很多品牌能夠逆勢成長
關鍵在於他們的戰場和打法都跟過去大不相同了
以前我們只要專注目標,現在需要看懂全局
還記得2021、2022年那時候嗎?
市場一片大好,只要產品不要太差
廣告預算砸下去,受眾稍微抓精準一點
訂單就跟雪片一樣飛來
但現在呢?
大家應該都有感覺…
錢越來越難賺,消費者越來越精明,口袋也守得越來越緊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真正能幫品牌活下來,甚至逆勢成長的關鍵
不再是單純的廣告設定或受眾細節了
而是回歸到更本質的東西,整個銷售旅程夠不夠順暢
「品牌本身有沒有溫度、文案能不能真正打動消費者」
以往市場的焦點,或者說品牌主要的要求
往往是如何把廣告素材弄得最吸睛、CPC壓到最低、受眾想辦法撈精準
但現在這些技術面的東西,與其說是決勝點
不如說反而變成基本功
真正的差異化在哪?
我的想法是:「溫度」。
沒錯!就是品牌傳遞出的那份溫暖與真誠
文案能否「戳」到消費者的心坎裡
消費者從看到廣告到完成購買的整個過程是否毫無阻礙
這些「軟實力」,在市場詭譎莫測的環境,變得非常珍貴
從技術操作轉向品牌建構
最近跟客戶溝通,我們討論的重點,除了短期如何「活過這一年」
更多的是聚焦在:如何真正把品牌的核心價值建立起來?
但,這需要投入哪些努力?
在廣告策略上
我們會先徹底拆解品牌的創立初衷與核心理念,從頭到尾審視一遍
接著,我們會去挖掘品牌過往所有留下的「足跡」
無論是媒體採訪、KOL合作、有趣的聯名活動
甚至是消費者的好評回饋
這些都是品牌獨一無二的「故事素材」
然後,針對不同品牌的調性
我們會撰寫風格各異的軟性內容
開始深化品牌「說故事」的能力
因為透過不同的溝通切角,就能吸引到不同的目標客群
同時,我們也會協助客戶優化官網的呈現方式
讓頁面資訊更清晰、動線更流暢
目的是讓真正有興趣的消費者,能夠更輕鬆、更深入地了解品牌
以及在數據分析與meta自動化規則的應用,也是重要的輔助工具
舉個實際例子,我這兩年花了不少心力去測試各種自動化規則和數據分析
比如,透過數據發現某些產品特別容易在晚上8點到12點成交
我就會在這段黃金時段集中火力衝刺
同時,持續透過數據找出已購客群的共同特徵
將這些洞察融入整體廣告架構
「確保能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方式,把對的訊息傳遞給真正對的人」
但光是技術層面的優化還不夠
我們還進一步去強化導入頁面的優化和付款流程
目標是讓消費者一來到我們的網站
就能迅速找到所有他們想了解的問題與解答
並且在下單時,體驗能盡可能順暢無礙
大幅降低他們在購買過程中的猶豫時間
案例:母親節檔期+軟文建置
1.
就拿今年母親節的檔期來說
我們正是運用上述這些策略,為母嬰客戶進行了整體的優化
廣告預算比去年母親節檔期增加了50%的投放費用(預算150萬起)
成果相當亮眼:CPA不僅沒上升,反而降低了10%!
訂單數量更是大幅成長了64%!
2.
另外,我們把品牌調性這件事情重新詮釋
透過軟文,把品牌的歷程、研究的辛酸,寫成一篇又一篇的軟文
這些軟文搭配素材,CPA降低30-50%不等,購買成本明顯下降
同時點閱率跟點擊成本都有顯著的被優化,消費者對這樣的內容非常感興趣
這些數字,是數十個客戶驗證的結果,絕對值得你花時間去嘗試
消費者不是來聽你「自吹自擂」,他是來找「解藥」的
「別急著推銷,先學會傾聽」
這一年下來,我跟許多品牌客戶溝通時
最常提醒的一點就是:做品牌、做銷售
最重要的核心是你能不能先真正理解消費者的需求
然後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而不是一味地強調自己的產品有多麼厲害
太多品牌都習慣急著把自家產品的功能、規格、理念,一股腦地塞給消費者
試想一下,如果你走在路上,突然有個人衝過來
拉著你劈哩啪啦講一堆他家的豐功偉業
你的第一反應會不會是覺得「這人有事嗎?」
然後下意識想保持距離?消費者也是一樣的
他們每天被海量的資訊轟炸,早就練就了一身「自動過濾」的本領
那麼,除了上述的軟文撰寫外
一個好的銷售文案該怎麼寫?我的心得是:
- 先當個傾聽者: 你的目標客群,他們最近在煩惱什麼?他們生活中最大的痛點是什麼?是什麼讓他們輾轉難眠?
- 一針見血,只攻痛點: 充分了解他們的痛之後,你的文案就要像一把精準的手術刀,直接切中那個最痛、最需要被解決的要害。至於產品有多耐用、設計有多美、拿了多少國際大獎,這些可以先往後放。
- 細節留給「知音」,放在官網慢慢看: 當消費者被你「直擊痛點」的溝通方式所吸引,感覺「欸!你真的懂我!」的時候,他自然會產生進一步了解的興趣。這時候,官網、銷售頁面,就是你展示「所有實力」的最佳舞台。把資訊條列清楚、圖文並茂,讓真正有興趣的人自己去探索、去挖寶。
請記住,當消費者感覺到你不是急著想賣他東西
而是真心站在他的立場,想幫他解決問題時,他的防衛心才會真正卸下
這時候,成交往往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當一個人覺得沒有危險的時候,才是最危險的XDDDD」
對品牌而言,就是要創造這種信任感
讓消費者放下戒心,感覺你跟他是站在同一陣線的
打造「順暢」的購物體驗,別讓客人在臨門一腳時迷路
除了文案要能打動人心,整個「銷售旅程」的流暢度也很重要
試想一下,一個消費者被你的廣告吸引,興沖沖地點進了你的網站
結果…
- 網站載入速度超慢,他們根本不會等
- 頁面資訊亂七八糟,找不到他真正想看的內容
- 想問個問題,客服按鈕藏在某個角落,或是根本沒人回應
- 好不容易決定購買,卻發現活動方案超複雜
遇到這些情形,再有興趣的客人,恐怕也會打退堂鼓
這也正是為什麼我們今年也投入了大量精力在優化導入頁面和付款流程上
目標非常簡單明確:
- 讓客人一進站就知道「我在哪,我能做什麼」: 網站資訊必須清晰明瞭,把消費者最常提出的疑問、最想知道的解答,直接的呈現在他們眼前。
- 付款流程力求「極簡」: 盡可能減少操作步驟、支援多種主流付款方式,讓客人在下單時的猶豫期縮到最短。有時候,結帳時少填一個欄位,可能就多了一張訂單。
品牌溫度從何而來?從「我是誰」開始,真誠地說好品牌故事
前面聊了很多「術」層面的操作技巧
但真正能讓品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屹立不搖,甚至逆勢突圍的
我認為還是要回歸到「道」的層面,也就是品牌溫度的建立
這幾年接案下來,除了廣告投放的數據分析、導入頁的優化
我更深刻體會到,身為一個品牌顧問
我們的工作遠不止於優化投放成效
我們需要更宏觀地去理解整個商業架構,
思考如何運用數據分析的能力
去賦能品牌的企劃、設計
甚至是採購等不同部門,共同為品牌的成長努力
尤其在現今市場不像2021、2022年那樣「躺著贏」的環境下
如何用心塑造品牌的獨特溫度
讓消費者在眾多選擇中選擇你,這才是真正需要花時間經營的
具體該怎麼做呢:
- 品牌溯源: 重新梳理品牌的創立初衷、核心價值觀,以及精準描繪目標客群的樣貌。
- 價值資產盤點: 挖掘品牌過去所有值得被記住的時刻,可能是媒體的正面報導、與誰的成功合作、令人印象深刻的聯名企劃,甚至是顧客充滿溫度的真實好評,這些都是品牌故事的寶貴素材。
- 「說」出你的與眾不同: 根據不同品牌的調性,量身打造溝通的口吻與風格,無論是透過軟文、影片還是其他形式。同樣的產品,只要找到不同的切入點,就能觸動不同的客群。這就是深化品牌「敘事」能力的過程。
- 官網優化: 將官方網站的頁面規劃得更清晰、內容更吸引人,讓有興趣的消費者能夠更輕鬆、更直觀地「讀懂我們」。
這些努力都是為了讓品牌成為一個有個性、有故事、有溫度,值得信賴的「朋友」
逆境中的品牌突圍之道:溫度、數據、體驗才是最堅固的「護城河」
對我而言,這種從「推銷產品」轉變為「理解需求並提供解決方案」的思維
結合數據分析的輔助,用心打造完整的銷售旅程與溫暖的品牌形象
才是未來品牌能否在激烈競爭中生存下來,甚至脫穎而出、逆勢成長的關鍵
而且,現在的工具和技術越來越先進
很多以前需要花大量時間手動操作的事情
現在都能更有效率地完成
這讓我們有更多時間和精力
去專注在「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品牌的獨特溫度、對消費者的深刻洞察」
現在的市場變化,讓品牌策略的價值更加凸顯
我們不只負責執行廣告投放,更要能夠站在品牌經營的角度去思考
協助客戶建立起長遠且難以被複製的競爭優勢
市場環境變了,消費者的期待也提高了
但這也意味著機會同時降臨!!
那些願意花時間真正了解消費者、建立品牌溫度、優化整個銷售旅程的品牌
反而能夠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脫穎而出
結語
以上就是我這陣子的一些觀察與心得
希望能對正在為品牌發展尋找出路的你,提供一點小小的啟發
如果你也正在思考品牌如何在困難的市場環境中更有溫度、更有效率地與消費者溝通
或者希望透過數據分析來優化整體的銷售流程,都非常歡迎隨時找我聊聊!
感謝你今天的閱讀,我們下次見!
如果你有發案需求,正在尋找值得信任的廣告投手或行銷顧問
又或者你是同行,希望有機會合作交流
都歡迎隨時與我聯繫聊聊
目前服務項目有『行銷顧問諮詢、廣告投放』
你可以透過這個mail聯絡到我 alanwintek@gmail.com
我有7年以上的廣告投放經驗、以及4年以上的接案經驗
現每月廣告投放費用800萬起(純電商),大中小預算客戶皆有合作
目前依然在市場最前端執行,經驗相當豐富,歡迎找我聊聊。